>
>
>
什么国家主推的装配式建筑会成为大势所趋?

NEWS

新闻资讯

>
>
>
什么国家主推的装配式建筑会成为大势所趋?

什么国家主推的装配式建筑会成为大势所趋?

浏览量
1、装配式建筑同传统建筑方式相比的优势
 
装配式建筑拥有模块化、定制化、高效化、绿色化等特点,与传统装修工艺相比,装配式本身的优势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 
目前,装配式建筑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运用得非常成熟了,国内一二线城市也正在推进装配式的发展,在政策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,未来装配式建筑的被接受度将会越来越高。
 
2、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,建筑工业化率将快速提升
 
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工程师John Alexander Brodie提出的装配式公寓的设想,但他的想法并没有被太多人接受。直至二战后,装配式建筑才随着英国、法国等战争重灾区的大力推广迎来高峰。
 
当前,日本、美国、瑞典等国的建筑工业化率在都在 70%-80%,而我国建筑工业化率仅有 5%。相比于发达国家,我国建筑业仍处在非常低的工业化水平。同时,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到 60%,相比美国和英国的 80%、日本的 90%尚有较大空间。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发展的大趋势,建筑业仍将是最为受益的行业之一,而建筑工业化率也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得到快速的提升。
 
 
各国建筑工业化率水平
 
3、顶层设计完善,地方细则落地
 
从 2013 年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开始,国家密集颁布关于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。在发展规划、标准体系、产业链管理、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。2016 年 2 月,国务院颁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标志着国家正式将推广装配式建筑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。《意见》强调我国须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,建设国家级装配式生产基地;加快政策支持力度,力争用 10年左右时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 30%。
 
2017年3月,住建部出台《“十三五”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》,明确到 2020 年,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15%以上,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 20%以上,积极推进地区达到 15%以上,鼓励推进地区达到 10%以上。
 
同时全国31省相继出台了装配式建筑扶持政策和补贴标准,确定全国和各省市装配式示范基地和项目,有的更是把装配式建筑的任务目标确定到县市,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保驾护航。
 
4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劳动成本快速攀升
 
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模式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。过去数十年,现浇混凝土式的建筑模式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广泛发展。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,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,这一模式将难以为继。
 
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将大大缩减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劣势。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集约生产方式,产业链高度机械化,劳动力大幅减少。如年产能 120 万平方米的叠合楼板专业工厂的生产线上不到 10 个工人,而传统的手工作业生产相同数量楼板需要 200 多个工人;一栋 30层的建筑,使用装配式建造模式只需要 12 个工人工作 180 天,与传统施工相比功效至少快30%。
 
5、装配式建筑造价会大大降低
 
从住建部最新发布的《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》来看,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建造成本约为 2150 元/m 2 ,高层住宅 2420 元/㎡ ;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建造单价约为 2776 元/㎡ 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测算,现浇混凝土房屋建造成本约为 2000 元/m 2 。从造价角度来看,装配式建筑成本已经接近传统现浇模式。
 
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成本比较
 
总结:时代发展的要求,产业转型升级的产物
 
装配式建造模式的成本增量主要来源于预制构件。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例,根据对某公租房项目的测算,装配式建造模式的增量成本约为 695 元/㎡ 。在电气工程、给排水工程等方面,装配式有明显优势,但预制混凝土构件导致的单价差达 1435 元/㎡ 。预制构件的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和规模化生产可降低的成本。前者包括钢筋、混凝土等原材料费用,占比约 42%;后者主要包括模具、人工费、管理费等通过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的成本,占比约 58%。
 

版权所有:江苏扬桩金源管业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69757号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扬州